2017年5月28日 星期日

天母由來簡介

天母由來的簡介:於台灣日治時期1933年
,由日本人(中治稔郎)
在(三角埔頂/番婆嶺腳"
今中山北路七段191巷一帶)

從行義路底大磺嘴接管引温泉
設磺水間(天母温泉)
並在此地興建(天母神社)
1945年戰後改名(天母宮)

2017年5月13日 星期六

天母由來(沿革)細述

(一).<天母由來簡述>

 於台灣日治時期1933年

由日本人(中治稔郎)

在(三角埔頂 /番婆嶺腳"

今中山北路七段一九一巷一帶)

行義路底大磺嘴接管引温泉

設磺水間(天母温泉)

並在地興建(天母神社)

1945年戰後改名(天母宮)

1951年臺灣省地方自治

台北縣議員選舉時

天母都有名落孫山

至1958年縣議員選舉前

當時地方成立三芝蘭聯誼會

並協議推出都順利當選,

此後三芝蘭叫做(天母地區)

美援時期美軍住區稱(天母社區).

當時主要道路都以(天母)取名

此是天母山腰美式風格住宅區


加上氣候舒適.治安環境佳

吸引許多外國人等

有邦交國大使館進駐

天母是臺北市政府

現行次分區規劃天母地區

此是天母温泉(天母)取名地

中山北路七段一九一巷附近

(二).<天母由來細說>
沿革,三百多年前台北盆地是平埔族(凱達格蘭族)人的領域,大約有三十多社在基隆河流域中最大社,的毛少翁社(又名麻少翁社):位於士林(社仔)於1694年康熙33年間發生大地震陷沒後遷移位於今士林區永平,倫等,三玉等里還有(士林芝山岩,雨農國小一帶)天母(原三玉里)昰毛少翁社分支地且當地有番仔庴,番仔井,番婆嶺等以番字開頭的地名可考
天母原為三角埔庄轄內(三角埔,大稻埕,牛稠坑,猴洞)四個小庄
於日治時期士林街三角埔大字下有(大稻埕),(三角埔),(牛潮坑),(猴洞) 四個小字名
及地藉地號可考

(天母之名)最早起源於台灣日治時期1933年,由日本人(中治稔郎)在士林街三角埔(三角埔頂 /番婆嶺腳"今中山北路七段一九一巷一帶)從數公里外的北投行義路底大磺嘴接管引温泉從下半嶺至猴洞到此設磺水間(天母温泉)並在此地興建一座以奉祀天母(天照大神和媽祖)為主神的(天母神社),創立(天母教).宣稱天照大神與天上聖母是同神號,同神位大,當時生意興隆`(天母神社)天母温泉 1.有養馬匹設馬車隊,2.有手拉車載客,3.有木炭動力車巴士,並由(天母旅館至台北城內)行駛載客民營巴士,方便遊客與的往來.全盛時期開設多元的商店皆以(天母)商號取名"如天母馬車站,天母溫泉,天母旅館,天母商店.天母巴士站.1945年戰後天母神社改名(天母宮)早期每年有廟會活動演野台戲,所祀神像後移祀於三玉宮(原奉祀福德正神五穀先帝),現今三玉宮的天上聖母殿與七仙真祖殿即為當時移入.1951年臺灣省地方自治實施,每一屆台北縣議員選舉時,天母雖有人出來競選,但都名落孫山,至1958年第四屆縣議員選舉前,當時的國大代表沈得亨,王藩庭和台灣省刑警大隊退休的楊啟源.召集三玉.芝山.蘭雅等里之里長及地方士紳聚會,認為該地區人口眾多,應該團結起來選出一個縣議員,成立三芝蘭聯誼會並協議由三個里輪流,每一屆只推出一人參選,而且限制擔任一屆,同時宣稱三芝蘭三個里為(天母).經過協議第四屆縣議員選舉由蘭雅里的劉禮榕出來競選而順利當選,第五屆縣議員選舉,即輪到三玉里.推出莊阿螺出來競選,也順利當選,此後三芝蘭三個里也就順理成章的叫做(天母地區).天母,是美援時期駐台美軍及其眷屬的(居住區)於是當時此區路名都以天母命名(如:天母一.二.三.四.五.六.七.路等),又此地區都是西式風格的建築;加上氣候舒適.治安環境佳的情況下吸引許多外國人等來此居住..另又是與中華民國有邦交國家的大使館選擇進駐,使得(天母)最具備濃厚異國風情的住區.,(天母)地區是臺北市政府現行次分區規劃中的一個區域,



請按下方紅字連結


2017年1月28日 星期六

<登天母古道+水管路古道> 與 <天母(磺溪吼雨) >

()

1.(天母古道)

由天母圓環天母派出所左側直行而上

中山北路七段直行到底右轉

中山北路七段232巷1弄起點

登山健行

(天母古道+天母水管路古道) 

天母古道(登山入口處)


(中山北路232巷1弄口)後方段,原是泥小徑

於1960年間

由當時鄰長吳木傳先生發起闢路計劃

完成現在的石階路

沿中山北路232巷1弄的步道上坡

平坦路段左上邊是劉庴

 這是劉宅路口之一

 這是劉家舊宅之一

走過了劉家舊宅

是一段陡坡石階步道

到上頭吳庴水埤

全程原是泥土或石塊小路

 鄰長吳木傳先生的發起

居民捐地出力

由吳,劉倆家族不辭辛勞

 利用農閒歷經三年時間

完成了這條寛又好走的石階步道

 此是吳庴水埤

過了吳庴水埤

 往上段路,早期是石塊小路

原是農戶的用路

後來由市府整建加寛

連通上方的水管步道

 此前方路段原本是水管步道

僅有當地農戶與水管巡護員通行

 本路段早期是水源重地

保安林區,僅是此地農戶

與水管巡護員通行出入

 翡翠水庫完工供水後

原,水源重地的解禁

市府提倡休閒

闢建石階步道

 石階步道到此是上坡終點

此亭是供登山者歇息之處

可瞭望台北之景

三角埔發電所完工於昭和六年(1931年)

此處由警察隊管制的禁區

陽明山通往天母的路

一般人,都以天母牛稠坑山古路通行

2.(天母水管路古道)

 是衡通在內猴洞路與番婆嶺路之間

水管路古道,路下面是引水溝

早期此路段,列為禁區還有立牌(水源重地,閒人禁入)警告字樣,並設警衛看守禁止進入

隨著新水源開發之後,禁止進入的解除

開放天母水管路的民眾通行,在國人休閒之需,而成為台北登山健行休閒景點!

因早年列為保安林地,此保有原始林相,屬於臺灣低海拔亞熱帶闊葉林生態系

更是不可多得親子同遊的自然教室

水管路古道後段有條左轉下坡石階步道

左轉下石階步道

是通天母猴洞產業道路之徑

石階步道區

天母猴洞庒遺跡區

於天母水管路未開闢前

天母猴洞山古路,段路

是(原,猴洞庒)居住與農作區

當您在此休息時

要感念前人開闢辛勞

此古路因年久失修遇雨濕滑

最要感謝

1.<由李漢卿先生,

不畏風雨炎日徒步上山

背著圓鍬等開挖工具,

歷經多年辛勞才重見昔往,

有階梯較好走的小路>

更要愛山護路愛環境

2.再經熱心人士,公益圑体

不辭辛勞,方有石階步道

3.而後經市府增寛補强

方有如今寛闊好走的登山石階步道

往前走

古道  接猴洞產業道路(下山出口處)



是猴洞產業道路

此路是中山北路七段219巷

是登山健行佳境

回(天母圓環天母派出所)的道路


水管路古道尾左轉下坡步道

下山路程.

右側山谷底方就是(磺溪)

()


<天母/磺溪吼雨>
八芝蘭的八景之一
當磺溪上游的山地下雨時,
因山區的大量雨水流到磺溪,
沖到溪裡的石頭就水花四濺,
那(隆!隆!)的聲響,
好像在吼喊(要下雨了),
接著不久中下游附近
也下起雨來,
所以稱之<磺溪吼雨>.




本文僅以扼簡介紹,詳細請連結下方:

請按下方紅字連結